胶州爱博融合教育分享自闭症幼儿问题行为干预方法
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干预训练中,贯穿始终的就是对异常行为的干预与消退。针对自闭症幼儿的问题行为,我们有方法予以有效干预。
我们一般把问题行为分为刻板行为、自我刺激、情绪化行为。今天跟大家重点讲解的这三种情况的处理方式:
一:刻板行为。是指重复的、固定的、无明确意义的某种行为。表现为:自闭症幼儿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某种规则来做事情。如从哪里脱下的鞋就要从哪里穿上,走固定的路线,遇到某个场景说某些特定的话,用固定的杯子喝水,必须吃一种特定的菜,上厕所去固定的坑位,喜欢看某一广告等等。
解决方案:
1.要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,认知越高对世界的了解就越深刻,安全感就越足。
2.每次改变一点点,比如走固定的路线,孩子要从左边走,大人就带孩子往右走几米去扔垃圾,然后再回到左边走;下次路过这里大人还是带着孩子走右边,这次要多走几米去路边的小卖店买东西等。我们每次都打破孩子的固定思维一点一点直到孩子能接受(我们带孩子走其它的路是要有合理的理由的:扔垃圾,买东西,每次的理由也都要不一样,否则孩子又会形成新的刻板)。
特别注意:大人做出打破孩子刻板的举动后,孩子一定会哭闹,大人要坚持,有个3、4次他就能接受了。
二:自我刺激
当处于无聊的状态中,又没有排解的途径就会出现自我刺激,会显示出比较夸张的行为,如突然倒地,突然大叫,大笑,看手,晃手,摇头,晃动水瓶听水晃动的声音,斜眼看,咀嚼不可食用的东西,如自己的衣服、手指或身体的某个部位、玩弄唾液等,当这些行为发生时,往往没有明显的环境诱因,通常与外界刺激无关,而是因为内部刺激而发生。换句话说,是自闭症儿童因为内在的生理需求而寻求刺激的一种表现。
解决方案:1提升孩子的认知,孩子知道的越多就越会去探索周边的环境,就没时间去自我刺激。2,减少幼儿接触刺激物的机会,如果说,孩子总是用晃动装有水的瓶子来自我刺激,那么就减少幼儿接触水瓶的机会。3,对于较严重的自我刺激,应立刻打断,转移注意,做些别的事情,避免刻板行为严重化。
4,对于相应的刺激需求,介入适当的游戏或活动,让孩子满足类似的刺激需求。比如孩子喜欢满屋跑跳,可以考虑买个蹦床让孩子在上面跳;比如孩子喜欢摸黏黏的东西,可以玩皮泥、沙泥之类的玩具。
三:情绪问题。孩子经常会哭闹或大笑,发脾气,攻击他人或自己。
解决方案:1.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孩子身体有哪里不舒服导致的发脾气;
2.如果是孩子回忆起之前的事引发的。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抚。
3.孩子的想法或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,要建立好孩子和大人沟通的渠道,并且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求,比如:说出“我想要”,“我不喜欢”,也可以用摆手表述不要,用手指一指表达需要,当孩子可以简单表达自己需求时,家长立刻满足孩子,渐渐的改变策略,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与他人沟通的方法。
特别说明:对于孩子的情绪问题行为,家长要拒绝孩子的要求时,尽量不要用“不”字,而要用肯定句告诉孩子什么时候“可以”。 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“先吃饭,再吃冰淇淋”,而不是简单地说“不”。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,不想洗手吃饭。提前通知孩子:我们马上要吃饭了,你要把玩具收起来。几分钟后,给孩子“先吃饭,再玩玩具”的指令,协助孩子收拾好玩具。